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 2O 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 。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 。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 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
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2)实验B观察到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实验C中,将大小相同的白磷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通入空气,观察现象。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配制溶液时,按图D所示量取溶剂,其他操作均正确,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酸,可用于生产化肥、染料和炸药。工业上利用氮的氧化物、氧气与水反应制备硝酸。
(1)某常见氮的氧化物中N、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将该氮的氧化物23.0g与足量的氧气缓慢通入一定量水中(NO x+O 2+H 2O→HNO 3),得到60.0g硝酸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金属M表面会被锈蚀,于是他们一起探究金属M锈蚀的原因。经检测,锈蚀物中除含有M元素外,还含有C、H、O三种元素。
(1)甲同学依据锈蚀物中的组成元素,推测空气中 肯定参加了反应,但不能确定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为了确认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加反应,设计如图系列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对照实验是 (填字号)。

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
(2)若金属M是铜,铜器具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生成绿色铜锈,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小组同学欲探究Cu2(OH)2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Cu2(OH)2CO3的化学性质与Cu(OH)2和CuCO3混合物的性质相同
②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Cu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
③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结合以上信息分析Cu2(OH)2CO3加热分解产物为 。
[实验探究]
为进一步验证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物,从如图中选择部分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C和D都可以收集O 2,选择D装置的优点 。
(3)E装置中水的作用 。
某兴趣小组取CaCO 3和CaCl 2的固体混合物7.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某浓度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1.8g。
烧杯及烧杯内物质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表。
|
反应时间 |
0 |
t 1 |
t 2 |
t 3 |
|
烧杯及烧杯内物质质量 |
64 |
62.9 |
61.8 |
61.8 |
计算:
(1)生成CO 2的质量为 g。
(2)烧杯中原有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