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铝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2)现象①③中的红色固体是同种物质,请写出现象①的化学方程式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  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现象③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洗涤的目的是  

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

  

Ⅱ.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沉淀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I.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为了验证猜想,他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结果无白色沉淀产生。他又分析了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次将打磨过的Al片插入盛有15%的CuCl2溶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减少。于是他将Cu与15%的CuCl2溶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  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甲可能是 ,丙是 ;乙的一种用途是

(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

(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 2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3)水是重要的氧化物,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登山和潜水供氧装置中,过氧化钠(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自然界中氧循环的环节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6CO 2+6H 2O 光照 ¯ 叶绿素 C 6H 12O 6+XO 2,则X=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老师从医务室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让同学们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20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程式:2H 2O 2 Mn O 2 ¯ 2H 2O+O 2↑)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1)电解K 2MnO 4溶液可获得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2K 2MnO 4+2H 2O 通电 ¯ 2KMnO 4+H 2↑+2X …反应Ⅰ

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反应Ⅱ

现取15.8g KMnO 4充分受热分解,可产生多少克的O 2?(KMnO 4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3)科研小组重复进行高锰酸钾分解实验,测得产生O 2的质量大于通过"反应Ⅱ"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某同学据此提出如下猜测:

①加热时,高锰酸钾中的钾、锰元素转化为氧元素并释放氧气;

②加热时,K 2MnO 4将进一步分解并释放出氧气;

③加热温度不同时,高锰酸钾不按"反应Ⅱ"分解.

对于这些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C+   CuO 高温 ¯    Cu+   CO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3)实验1的目的是   

(4)实验2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