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填序号)。
a、机械能 b、热能 c、化学能
(2)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2是回收废铅蓄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
①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 材料。
②废硫酸可以与氟磷灰石[Ca 5(PO 4) 3F]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 5(PO 4) 3F+7H 2SO 4═3CaSO 4+3Ca(H 2PO 4) 2+2HF,反应产物中可用作化肥的物质是 。
③如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
锡 |
铅 |
铋 |
镉 |
熔点∕℃ |
231.9 |
327.5 |
271.3 |
320.9 |
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填序号)
A.300﹣320℃
B.230﹣250℃
C.60﹣80℃
D.20﹣40℃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拟选用如表物质中和后再排放:
物质 |
CaCO 3 |
Ca(OH) 2 |
NH 3 |
NaOH |
市场参考价(元/kg ) |
1.8 |
2.0 |
6.5 |
11.5 |
已知:2NH 3+H 2SO 4═(NH 4)SO 4,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等质量、等浓度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填序号)。
a、CaCO 3 b、Ca(OH) 2c、NH 3d、NaOH。
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Ⅰ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溶液变成红色 |
小雨的猜想成立 |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 。
【得出结论】最终同学们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该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 。
请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探究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
当观察到溶液 时,可以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滴加稀盐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过程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 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向试管中加入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 |
|
NaOH与HCl 发生了中和反应 |
② |
|
|
③ |
|
【实验过程2】对于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应,观察到有 的现象,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 示: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Al(OH)3]
【实验反思】
(1)有同学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实验过程1】的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 。
(2)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借助 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