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OH ﹣═H 2O.如图,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 2SO 4与BaCl 2反应为例)
①写出Na 2SO 4与Ba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2Na ++SO 4 2﹣+Ba 2++2Cl ﹣═BaSO 4↓+2Na ++2Cl ﹣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 2++SO 4 2﹣═BaSO 4↓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pH=3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Mg 2+、Cl ﹣、SO 4 2﹣ B、Na +、K +、Cl ﹣、OH ﹣
C、Na +、Cu 2+、Cl ﹣、SO 4 2﹣ D、Na +、K +、Cl ﹣、CO 3 2﹣
(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 +═Mg 2++H 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 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1)根据所给信息,请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 2H 2O,其表示的含义:
表示1: ;
表示2: ;
表示3: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做了改进,将注射器1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拧紧瓶盖的软塑料瓶中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再将注射器2中的氯化钡溶液注入瓶中,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提出了新问题:实验二软塑料瓶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a.氯化钡溶液呈中性;b.碳酸钡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①将软塑料瓶中的物质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软塑料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 .
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可以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 .若改用C做发生装置,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3)实验室用B或C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装置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通入..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造成的后果是 ;
(2)B实验网罩的作用是 ;
(3)C实验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
(4)D实验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乙炔(C2H2)气体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高温火焰(氧炔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猜想一不成立的原因 。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滴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将碳化钙固体放入氯化铵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气体生成,该气体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