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NaHCO 3是纯碱 |
B. |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 4Cl |
C. |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
D. |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
A.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CO(CO2):通过NaOH溶液
C.Na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铁粉(锌粉):加入稀硫酸,过滤
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B |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C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
D |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A.AB.BC.CD.D
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
A.铝与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