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
|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填序号)。
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 ,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
(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高温煅烧石灰石 ;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
现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其中含钠元素9.2g。将此混合物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28.7g。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 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
A+B |
A+C |
A+D |
B+C |
现象 |
产生气体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①写出溶液B、C中溶质的化学式:B ,C 。
②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
2NaHCO3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l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