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氮肥厂的废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排放
B.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就地焚烧处理
C.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步淘汰燃油汽车
D.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下列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 | B.西瓜榨成汁 | C.高粱酿成酒 | D.铁丝弯曲 |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 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
某工厂为防止环境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的描述,下列四种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含有Fe |
B.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和Cu(NO3)2 |
D.滤液一定含有AgNO3和,Cu(NO3)2可能含有Fe(NO3)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四个实验并绘制了相关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铝片 |
B.把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 |
D.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