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g)。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也使原来的副产物CaCl2转化成化肥NH4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 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②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g。
③将t2℃时的Na2CO3的饱和溶液及NaCl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如图1是某品牌化肥标签,为了验证该化肥的含氮量,分析和实验如下:
(1)通过列式计算判断此标签是否有错误。(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根据国家标准碳铵化肥中碳酸氢铵含量不得低于95%.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该化肥是否合格,利用图2装置进行了三次试验(假设杂质不发生反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平均值 |
样品的质量/g |
16.0 |
16.0 |
16.0 |
16.0 |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g |
3.41 |
3.39 |
3.40 |
3.40 |
①小华同学认为反应后浓硫酸增加的质量是氨气的质量,反应为2NH3+H2SO4═(NH4)2SO4.根据小华的分析,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②小青同学认为小华的计算结果不能说明该化肥是否合格,理由是 。根据小青的分析,列式计算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化肥是否合格。(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小红同学用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蒸馒头时,发现蒸热后的馒头有气孔,但膨松效果一般;在妈妈的建议下,小红在使用碳酸氢钠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食醋,蒸熟后的馒头膨松效果就理想多了,小红对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查阅资料]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因产生气体,能使面胚发起形成多孔组织,从而使食品具有松软或酥脆特点的一类物质,化学膨松剂中通常含有碳酸氢钠。
[做出猜想]小红同学对用碳酸氢钠在两次制作慢头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做出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方案设计与实施]
小红同学分别对猜想一和猜想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
试剂和用品: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仪器和其他用品自选)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一 |
如图,取一定量碳酸氢钠于试管a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试管a内壁有小液滴,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一正确 |
实验二 |
|
|
猜想二正确 |
[解释与结论]①依据小红同学对碳酸氢钠作为膨松剂的作用原理的实验探究,获得碳酸氢钠的两个化学性质是① 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在有酸性物质存在时,碳酸氢钠作用效果会更好的原因是 。
[评价与反思]①小红妈妈制作馒头时,在面团发酵后,常加入少量纯碱来调节面团的酸度。小红提出:能不能单独使用纯碱做膨松剂?要解决该问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纯碱是否具有 的性质。
②市售膨松剂大多是复合膨松剂,一般由三类物质组成:碳酸氢钠、酸性物质、助剂(淀粉等)。结合上述探究,下列关于复合膨松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复合膨松剂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复合膨松剂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起到发面的作用
c.使用复合膨松剂前必须先将面进行发酵
d.在蒸馒头时复合膨松剂中助剂的作用可能是调节气体产生的速率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实验试剂(用品):大理石、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固体、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木条、火柴、酒精灯。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品)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组装仪器, (填必要的操作),加入药品。
(2)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注入液体,观察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气球胀大。
(3)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装置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装置A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进一步确认该气体的成分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取下装置B中双孔塞,将红热的细铁丝由上到下缓慢地伸入到B装置的玻璃瓶中,细铁丝剧烈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更换装置A中的固体和液体药品,重复步骤2中的操作,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装置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A中选择的固体和液体分别为 和 。
(5)继续更换装置A中的药品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装置A中没有气泡冒出,气球变瘪。装置A中选择的固体和液体分别为 和 。
铝、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铁、铜三种金属都能作导线,是因为它们都具有 。
(2)铝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铜生锈是铜和氧气、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每步反应金属均有剩余)
若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的金属b为 时可以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金属a、b、c依次为铁、铝、铜时,则无法比较 和 的活动性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