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配料

营养成分(每100g)

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

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

酵母、麦精、食用香精等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2017千焦

8.5克

21.0克

63.5克

500毫克

280毫克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  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  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饼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有关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是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3)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4)金属资源不可再生,下列防止铁制品锈蚀合理的做法是(填序号)。①把菜刀放置于潮湿的地方;②给自行车支架喷油漆;③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5)全面、均衡和适量的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鸡蛋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上述图中部分仪器的名称:①;②
(2)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要求是:
(3)用C装置可以收集 O 2 C H 4 N H 3 C l 2 中的(填化学式)。
(4)既可以用来制取 O 2 ,用可以用来制取 H 2 C O 2 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用该装置制取 O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室制取气体是,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 a 或 b)端短通入气体。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填 a b
(2)对于曲线 a 表示的反应,(填化学式)有剩余。
(3)若有一种金属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一定是(填化学式)

燃放焰火时五光十色,原理是某些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 C u ( N O 3 ) 2 ,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 其化学方程式为: 2 C u ( N O 3 ) 2 = 2 C u O + O 2 + 4 X X 的化学式为:。已知 4 X + O 2 + 2 H 2 O = H N O 3 , 若 C u ( N O 3 ) 2 分解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填"能"或"不能")收到气体。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a C l + H 2 O + C O 2 + N H 3 = N a H C O 3 + N H 4 C l

N a H C O 3 = N a C O 3 + C O 2 + H 2 O

由上述信息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较,受热易,若Na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方法将杂质除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