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发现,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对反应是否发生产生了疑问?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②若发生反应,则可能生成什么产物?
[查阅资料]①将二氧化碳缓慢的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Ba(HCO3)2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Ⅰ: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的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Ⅱ:取Ⅰ中溶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实验Ⅲ:再分别取Ⅰ中溶液少许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Ⅳ:为了进一步确定溶质的成分,将Ⅰ中剩余溶液低温蒸干,得到白色固体,取白色固体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Ⅱ中:该同学 (填“能”或“不能”) 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中: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由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Ⅳ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综上所述实验探究可知,实验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反思交流]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时,常选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填选项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与加入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生成沉淀质量为 g。
(2)求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
向赤铁矿中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假设赤铁矿中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通入一氧化碳 ②加热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
(3)写出B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
(5)实验前称量赤铁矿的质量为20g,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后,B装置总质量增加了13.2g,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为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