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
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如图所示,电极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K2FeO4的摩尔质量是。 1mol K2FeO4含有个氧原子。高铁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2R+4K2O+3O2↑,则R是(填化学式)。
(4)对生活污水再利用是节水的重要手段。某生活污水含有碎菜叶、泥沙,可能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可溶性物质。
Ⅰ.去掉水中的碎菜叶等较大的固体后,再对污水进行操作可除去其中泥沙等小颗粒物质。
Ⅱ.为了检验经Ⅰ处理后的水样中是否存在氯化钠、碳酸钠,某同学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检验气体的试剂是。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在水样中加入稀硝酸不能改成稀硫酸,理由是。
结论:该生活污水中含有(写化学式)可溶性物质。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氨气(NH3)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部分微观示意图。
(1)表示2个氧分子的化学符号是。氨气是由种元素组成,将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常用的化学肥料,该溶液属于肥(填“氮”、“磷”或“钾”)。
(2)写出上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Ⅰ是表示:氧分子和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过程Ⅱ是表示。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探究物质组成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仪器①的名称是,仪器②的名称是 。
Ⅱ.在A装置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H2、CO和H2O(气体)组成,设计上述实验,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有一氧化碳存在的实验现象是;会导致。
Ⅳ.下列装置中能制取二氧化碳,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同的装置是。
某小组在探究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①通过实验Ⅰ和Ⅱ可比较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是。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观察到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金属X、Y溶液分别是。
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80 |
100 |
|
溶解度/ g/100g水 |
Ca(OH)2 |
0.173 |
0.165 |
0.121 |
0.094 |
0.076 |
NaOH |
31 |
91 |
111 |
313 |
336 |
①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②40℃时,将20g水配成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克。若将40℃时422克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⒁克。
③80℃时含有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中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④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 此时甲乙两杯溶液中。
A.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乙的相同
B.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
C.甲的溶质的质量小于乙的
D.甲、乙都是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