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测量石块密度"的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使横梁平衡。

②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发现天平右盘略高于左盘,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       (选填"左"或"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③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2)用量筒测量石块体积;

①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发现石块没有完全浸没;取出石块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读出水的体积V 1

②测出石块和水飞总体积V 2后,求出石块的体积为V

(3)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4)如果将此石块带到太空中,石块的质量        ,密度        。(均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量筒的使用 固体密度的测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三辆的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相同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3)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15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窗帘
普通型
加厚型
折叠反射型
温度/℃
45
40
30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窗帘的遮阳效果好。

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看到了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6分钟的日全食时间:
(1)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亮的位置,其中A是

(2)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形成的。
(4)若纸盒上的小孔变为三角形,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三角形 B.圆形 C.月牙形 D.无法判断

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259

(1)氢在-265℃时是______态。
(2)钢水凝固成钢块时要_______,此时的温度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3)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____用水银温度计。(填“能”或“不能”)
(4)用钢做成的锅冶炼金,这是因为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__。(填“高”、“低”或“相同”)

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第18分钟盐水为
(2)凝固点为____℃,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加入盐后,水凝固点变了。(选填“高”或“低”)
(3)如图(乙)所示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二(3)班同学在实验室做“水的沸腾实验”,为了节约能源,缩短加热时间,老师提供的是初温大约70℃左右的水。

(1)张军同学纪录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沸前和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甲)(乙)其中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2)在水沸腾时用酒精灯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若移开酒精灯,尽管温度计显示温度尚未下降,但立即停止,这现象说明了液体沸腾要热。
(3)三位同学分别按照如图(丙)所示的A、B、C三种方式读数,其中正确的是,会使读数偏小的是
(4)王磊同学把加热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结果第分钟记错了。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2
100
102
102


(5)由上表可知,当时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
(6)李敏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二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7(丁)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一下,为什么两次图线有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一个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