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
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P向右移,灯变暗。
(2)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
(3)小叶同学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是。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下图所示)为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中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4)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5)小明同学发现小向绘制成的I-U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请帮他分析原因。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小灯泡标有“6V 4W”,电流表的量程示0~0.6A ,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当开关S闭合时,为保证电路元件都能安全使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Ω,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假设灯丝的电阻保持不变)
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A点拉伸到O点的目的是。下列物理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与上述研究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使用同一导体。
②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类比。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在探究“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发现杠杆的右端翘起,如图所示,他可以调节右端的螺母,使它向(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