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 (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2)实验室配制溶液有如下步骤:(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
①计算:20℃时,将67g的KCl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18g。
②量取: 用量简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0mL、50mL,应该选择 mL的量筒。
③混匀: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根据以上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表示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4g KNO3
B.Ca(OH)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KNO3混有少量KCl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D.60℃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水的质量大于KCl
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
(2)水能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水的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
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相同可知,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周期。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化学式是。
(2)3个钠离子可表示为。
"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
,的性质, 其中合理的是。
A. |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
B. |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C. |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梓反应生成氢气 |
D. | 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
(5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右图
时,
的溶解度为g.将
时
、
和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时,析出的晶体是(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
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氯化納的质量/g |
4.5 |
9 |
18 |
20 |
溶液质量/g |
54.5 |
59 |
68 |
68 |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
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
B. |
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 |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D. |
20 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