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工作中,“84”消毒液常用于学校环境的消毒灭菌。某校兴趣小组对“84”消毒液的相关知识产生了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a.“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
b.次氯酸钠(NaClO)溶液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有腐蚀性。
c.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次氯酸钠。
一、初识“84”消毒液:
【提出猜想】“84”消毒液对有色衣物有漂白作用。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有色布条滴加适量该消毒液,放置一段时间。 |
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 |
消毒液对有色衣物有漂白作用。 |
二、自制“84”消毒液:同学们在实验室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来制取“84”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H2O NaClO+X↑,则X的化学式是 。
三、实验拓展: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成功制得了“84”消毒液,激发了同学们更大的探究欲望,于是还设计了提纯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或说明 |
(1)取一定量的粗盐样品,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完全除去杂质MgCl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往步骤(1)中滤液加入过量的 (写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完全除去杂质CaCl2. |
(3)往步骤(2)中滤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写出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符号: 。 |
把步骤(3)中所得溶液倒入蒸发血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结晶即可得到较纯的食盐。
【实验反思】
a.此方案最终所得NaCl比原粗盐样品中的NaCl多,其原因是 。
b.有同学认为只需要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步骤(2),不仅能完全除去杂质CaCl2.还能完全除去杂质MgCl2,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测定长期放置的铁粉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他们准确称量两份质量各为10.0g的铁粉样品,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1)如图所示甲同学记录天平砝码和游码的数据为54.0g.将气球中的10.0g铁粉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的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反应停止后,天平是否平衡(不考虑空气浮力) (填“是”或“否”);要想获取实验的相关数据,后面必须的操作是 (假设气球不破裂且能恢复原状).
A、打开弹簧夹a放出气体 B、取下砝码
C、向右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D、向左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2)乙同学把10.0g铁粉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0.8g,计算该样品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 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 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a的名称是 .
4Cl可用作农业生产的氮肥,铵态氮肥常用 检验.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时,在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最简比为 .
3℃时,100g水中溶解60g B刚好饱和,那么50g 水中溶解 g C也刚好达饱和.
(4)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如图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黑色非金属单质,D、G为金属单质且G为紫红色,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是一种有毒气体,反应 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F物质的化学式是 。
(4)在②中若加入的硫酸过量,则在反应③中还会产生一种非金属单质是 。
如图所示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氢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是 和 .(写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