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同学看到妈妈在厨房拿食用碱水浸泡紫甘蓝时,紫甘蓝叶片边缘处变绿,感到很好奇。回到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加到下列等体积、等浓度的五种溶液中,紫甘蓝汁显示的颜色如表:
物质 |
①稀HCl |
②NaCl |
③NaHCO3 |
④Na2CO3 |
⑤NaOH |
颜色 |
红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查阅资料]
pH |
<7 |
7 |
7.5﹣9 |
10﹣11.9 |
12﹣14 |
颜色 |
红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提高认识](1)紫甘蓝汁能作酸碱指示剂;
(2)上述五种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实验探究]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老师提议在用稀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但小洋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忘加了指示剂,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问题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三: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四:NaCl,NaOH,HCl
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 。
[设计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方案一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石蕊溶液变红 |
猜想三成立 |
方案二 (写一种) |
。 |
。 |
|
方案三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讨论交流]上述方案三不可行,原因是 。
[拓展应用]人体胃酸过多时可用 治疗。(化学式)(写一种)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和技能,请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制取气体]
实验名称 |
化学方程式 |
选用药品 |
制取气体 所选装置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
石灰石和 稀盐酸 |
B C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
|
|
[探究活动](1)通常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目的是 。
(2)如果将产生的氧气通入装置G,现象是 。
[交流总结]如果实验室需要制取另一种气体,你的思路是 (不写具体操作)。
为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勇同学取20g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将100g稀硫酸分为四等份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次序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6 |
a |
10 |
10 |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2)上表中,a的值为 。
(3)计算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人体缺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 C12H22O14Zn)口服液来补锌。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现有两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共含葡萄糖酸锌91 mg,则这两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共 mg。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Na+或①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
②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