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刚开始时,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②实验现象中,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中的 (填“A”或“B”)图。
③在水沸腾过程中,将酒精灯撤掉时,会观察到水继续沸腾一会儿。理由是: 。
如图甲,闭合开关,将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将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原因是玻璃变成了 。如图乙闭合开关,在给钨丝加热的过程中,小灯泡逐渐变 (“亮”或“暗”),原因是钨丝的温度升高,电阻变 。
甲乙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0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调(选填“左”或“右”)。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kg/m3。
⑷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以及矿石体积表达式。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0C) |
90 |
92 |
97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还应有的测量器材 。表格中有一组错误数据是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随即上升,体积 ,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该组同学做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
(3)在图所示的格纸上,画出沸腾图象.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 、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 (填: “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⑴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⑵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⑶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⑷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__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