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 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5 |
4 |
6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5 |
4 |
6 |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选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要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应设计次实验,其目的是。
小明在“测定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连接了如下图甲所示的不完整实验电路。
(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连线不能交叉);
(2)合上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上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在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凸透镜。
(1)透镜A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B的焦距;
(2)实验记录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外,还应记录;
(3)当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光屏上所成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在竖直方向上。在弹簧下端依次增加相同型号钩码的个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所挂钩码数量N(个) |
0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长度L(㎝) |
12.56 |
13.11 |
13.65 |
14.2 |
14.73 |
15.29 |
|
伸长量△L(㎝) |
0 |
0.55 |
1.09 |
1.64 |
2.17 |
2.73 |
(1)在数据记录表中,有一个记录不规范的数据是;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L 与所挂钩码个数N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当挂6个钩码时,弹簧伸长量为㎝(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