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想测量汽车防冻液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驟。

(1)小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计位置如图甲所示,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5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防冻液,用天平测量烧杯与防冻液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防冻液的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防冻液全部到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防冻液的体积
为 cm3.经计算防冻液的密度是 kg/m3。
(4)小芳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时,小芳不慎将环形玉坠掉进防冻液中并沉底,说明玉坠密度 (选填“大于“、”于“或“等于”)防冻液密度。
(6)小芳想知道玉坠的密度。于是,她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玉坠的重力,再将环形玉坠的一半体积浸没在防冻液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其重力的 ,则玉坠的密度与防冻液的密度之比为ρ坠:ρ液= 。
软枝绿茶油是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小明同学观察到一瓶装有这种茶油的瓶壁上标有“净含量500 ml”字样,从中可知这瓶茶油的体积V=_______m3.他想:只需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容积大于500 mL的容器即可测出茶油的密度,于是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天平平衡;
(2)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A.用天平称出这瓶茶油的质量m1;
B.将瓶中茶油倒入容器中,用天平称出空茶油瓶的质量m2;
C.算出茶油的密度ρ =___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3)实验后小明和小华交流时,小华指出:采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得茶油的密度要比实际的偏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如图1所示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正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写出一个生活中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设备.
(3)、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1)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①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③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
(2)图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图1可读出烧杯的质量,图2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3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那么,酱油的质量m=g,酱油的体积V=cm3,酱油的密度ρ=kg/m3.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的实物图连接起来,要求满足当滑片P移动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参照表一数据)(2分)

(2)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指向如图所示,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分)
(3)其中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在下表一中补充完整;(1分) 

(4)(4分)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
.(8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8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8乙所示。在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③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理由是:两球__________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④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⑤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