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实验中还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
(2)当水沸腾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 。
(3)如果利用硬纸片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 ,这是因为 ,生活中 是应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 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圆环,改变圆环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 和 相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粘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 |
色拉油 |
胶水 |
圆环的最大直径 |
9 |
10 |
于是小张就得出结论:液体越粘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
针对小张的实验过程,请指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 ;② 。
(3)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原因是: 。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 根导线;实验中应选择规格 (相同 不同)的小灯泡。
(2)在测 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原因可能是 (填出一种即可)。
(3)小芳保持电压表的 连接点不动,只断开 连接点,并改接到 连接点上,测量 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 两端电压? ,理由是 。
(4)小明分别测出 、 、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 ,改进方法是 。
|
|
|
2.4 |
1.4 |
3.8 |
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 、 、 所示,让质量为 、 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
(1)小球动能是由 (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 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 、 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 。
有人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
(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 取
序号 |
重物质量 |
重物上升距离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绳端移动距离 |
机械效率 |
1 |
0.1 |
10 |
1.1 |
20 |
|
2 |
0.2 |
10 |
1.6 |
20 |
|
3 |
0.3 |
10 |
2.1 |
20 |
|
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