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在化学实验室清点化学药品时发现一包粉末状固体,这包粉末状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其成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粉末状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未溶固体A和上层无色清液B.小明根据上述现象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填物质的化学式)。
(2)进一步探究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BaCO3 Ⅱ: Ⅲ:BaSO4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相关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
|
猜想Ⅱ正确 |
|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含有 。
(1)麦芽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则每个麦芽糖分子中氢、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 ,麦芽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②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如何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水”是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研究主题,请完成以下相关问题。
【知识回顾】实验证明酸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如图从微观角度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提出问题】盐酸、硫酸等酸以酸溶液的形式存在,酸溶液与碱反应时,无法判断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冰醋酸即无水醋酸
蓝色硅胶遇水变红
【实验原理】CH3COOH+NaOH═CH3COONa+H2O,是冰醋酸与NaOH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H3COO﹣和Na+。
【进行实验】将适量的冰醋酸(CH3COOH)、NaOH固体及几粒蓝色硅胶置于试管中,塞上橡皮塞,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提出质疑】上述实验及实验现象,能说明“水”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吗?该结论不严谨!
【解决方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思考,应在下列2个实验的基础上,再做上述实验。
实验方案(写出所用试剂即可)、实验现象 |
|
实验一 |
试剂与现象: 试 |
实验二 |
试剂与现象: |
【交流讨论】
(1)上述设计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2)冰醋酸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能够导电,是因为 。
教材中用图1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②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a. ,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④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 ,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2)问题讨论:
①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 。
③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 (提示: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④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如图装置,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实验室用装置B制氢气,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 ,氢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点燃氢气前需要 。
(3)实验室将装置A和C组合,可制取的气体是 。
现有盛88.4g 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的大烧杯,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3)B点时,大烧杯中的溶液pH 7(填“>”、“=”或“<”)。
(4)C点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