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同学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 ,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黑色粉末。 |
样品中含铝 |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
样品中含铁,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盐溶液中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理论上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 B (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
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一种果酸,有爽快的酸味,常用于固体饮料。请计算:
(1)1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柠檬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9.2g柠檬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
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分析:
编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①号烧杯 |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
②号烧杯 |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HCl |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 ,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Fe2 O3 B、CO2 C、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B或C,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2)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供给呼吸,B、C都是氧化物,D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各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用途是 (写一种)。
(3)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C的转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