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烧杯、刻度尺,足量的酒精、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水<ρ盐水。
(1)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 。
(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
实验 次数 |
液体 密度 |
液体深度 h/cm |
U形管两侧液面 的高度差△h/cm |
液体压强 的大小 |
1 |
相同 |
3 |
2.7 |
a |
2 |
6 |
5.8 |
b |
|
3 |
9 |
8.9 |
c |

①请将表格中a、b、c三处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
a、 b、 c、
②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三次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三个烧杯中的液面相平,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小明根据三次实验现象,并结合(2)中②的结论,得出了该探究结论。请你简要说明他分析实验信息得出该探究结论的过程 。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1)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3)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 ℃.
(4)图丁中电能表的读数是 kW•h.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时间 |
220 |
130 |
25 |
10 |
4 |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所连接电路的一部分.请分析:
(1)该同学不可能在做什么实验?
A.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B.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C.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2)若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电源(恒压)、开关、导线、 ,同时应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理由是 .
小科发现校门口有一块稍有破损的圆形窖井盖,他捡起一小块碎片加以研究.
(1)小科想知道这块窖井盖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他首先了解到某厂生产的不同窖井盖材料的密度(见表一);
表一
| 窖井盖材料 |
复合树脂 |
球墨铸铁 |
玻璃钢 |
| 密度(Kg/m3) |
1.7×103 |
7.3×103 |
2.1×103 |
然后用天平测量碎片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碎片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通过计算小科得出窖井盖的密度为 千克/米3,由此他知道了该窖井盖的制作材料.
(2)窖井盖为什么会破损?小科猜想可能是由学校的校车压损的.
小科测得窖井盖的直径为70厘米,再次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种窖井盖由于厚度不同,承载能力也不同(见表二);
表二
| 厚度(mm) |
30 |
50 |
70 |
| 承载能力(KN) |
20 |
100 |
400 |
小科测出窖井盖的厚度为50毫米,并了解到校车的质量为12吨.若只从窖井盖的承载能力判断.小科猜想是否正确 .
小科对于窖井盖的研究还在继续…
小华利用如图2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25Ω、20Ω、15Ω、1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0~50Ω”.
|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当移至最 端(选填“左”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