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图3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内的 , 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 时,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
(2)图2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因为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 ,所以图中装置用 的酒精灯加热试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图3是有关氢氧化钙性质的验证实验。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图中的实验。③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酚酞溶液作用;④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微粒:
(1)两个铁原子(2)二氧化硫分子
(3)氢氧根离子(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⑴【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⑵【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⑶【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
↓
②中有
↑
③中有
④中有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⑷【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⑸【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
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圆圈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⑹【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 物质 |
在溶剂
中溶解度 |
在溶剂
中溶解度 |
| 170 |
86 |
|
| 9.3 |
97.2 |
|
| 1.5×10-4 |
0.8 |
|
| 33.3 |
约为0 |
已知 ℃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 和溶剂 中各自的溶解度( /100 溶剂)如右表所示。 ℃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 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图是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
为食盐的主要成分,
的溶液都有颜色,其它物质的溶液均为无色。⑤和⑥为置换反应,其它均为复分解反应。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
。
⑵
属于(填"氧化物"、"酸"、"碱"或"盐")类物质。
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
:,⑤
: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大会主题之一是强调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稳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以及防止全球气候继续恶化。"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
⑴下列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给自然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填序号)。
①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③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⑤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⑵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的俗名是。
⑶二氧化碳是使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填序号)。
①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②我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④固体的我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⑷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写两种)等。
⑸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
)、甲醇(
)、甲酸(
)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⑹在一定条件下,以
和
合成尿素[
]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固定和利用
的成功范例,写出经以上途径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⑴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核内有(填数字)个质子,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⑵请从给定化合价的
、
、
、
、
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元素,按要求写出一种属于复合肥料的盐的化学式。
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①反应物的量不等,生成物也不同。如:木炭在氧气充足时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举一例)。
⑷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请你计算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