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探究, 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  种情况。

[反思评价](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氯碱工业生产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海水→粗盐→精盐”的过程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实验室中上述3种操作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填名称)

22等物质,“精制”过程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  

(3)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23和NaCl等杂质,用“离子交换膜法”生产的碱样品质量主要标准如下表所示

等级

氢氧化钠含量

碳酸钠含量

优等品

≥99.0%

≤0.5%

一等品

≥98.5%

≤0.8%

合格品

≥98.0%

≤1.0%

23的原因是  23,下列试剂中可选择使用的是 

a.酚酞 b.稀盐酸c。澄清石灰水

②李老师设计和完成了如下实验来判断碱样品的等级。

3)固体0.197g;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365g。该碱样品的等级是  (不考虑其他杂质参加反应)

铁的冶炼与利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课题。

Ⅰ.铁的冶炼。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4燃烧的作用是  

(2)写出“还原反应室”中炼铁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2242的质量(m)范围是  

323232的铜冶炼废水。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2+2+2+不能被除去,其原因是  

(2)铁炭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除去水中少量的重金属离子,其原因是  

(3)处理效果最好时,铁炭混合物中的铁的质量分数为  

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如图1所示实验,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1)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段气体压力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  ;CD段气体压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3)从BC段看反应的速率是先变快后变慢,导致变慢的因素有  (填序号)

a.铝片的表面积

b.盐酸的浓度

c.温度

如图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仪器Y的名称是  

(2)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小球用于实验时的主要优点是  。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的作用不同。

①铁丝燃烧。Z为水,其作用是  

②硫粉燃烧。Z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  

③蜡烛燃烧。Z为  ,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4)实验时需要1.6g氧气,至少需要加入多少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计算过程)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他们取氮化镁样品5.0g于烧杯中,加入100g某浓度的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请计算:

(1)已知:Mg3N2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只有氯化镁和氯化铵,则在配平的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HCl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  

(2)氮化镁样品中Mg3N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