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 2H 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有少量Fe2O3、SiO2(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等杂质。某学习小组探究孔雀石综合利用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操作2均为 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和引流。
(2)C中的溶质有:H2SO4、Fe2(SO4)3和 (填化学式)。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 。
(4)写出红褐色沉淀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 。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空白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 (填化学式);
Ⅱ溶质为KCl和BaCl2
Ⅲ溶质为KCl和 (填化学式);
Ⅳ溶质为KCl和K2CO3
V溶质为KCl、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Ⅳ、Ⅴ不正确 |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 |
猜想Ⅱ正确 |
||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 (用文字表述)
获悉某处矿井中瓦斯报警器发出警报后,学校兴趣小组请求该矿井安全监测人员提供了少量气体样品,进行成分探究。兴趣小组经资料查询,通常瓦斯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等气体。为确定该气体是否含有这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组组长初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供大家讨论:
(已知:CH4+4CuO 4Cu+CO2+2H2O)
(1)同学甲认为,氧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造成干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2)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认为需要在 (填序号)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编号为F),才能证明含有CH4;
(4)同学丁认为,B装置可有可无。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5)同学戊认为,该装置存在着 重大安全隐患,小组成员一致同意。
综合上述讨论,兴趣小组将经过安全处理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写结论:
装置 |
实验现象/数据 |
实验结论 |
A |
石灰水变浑浊 |
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气体样品中含有 。 |
B |
无明显现象 |
|
C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
D |
装置D增重3.6g |
|
E |
装置E增重4.4g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X的名称: ;
(2)要制备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 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
[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
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
(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现用A、B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 ,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则样品成分最多有 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 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 ④ 。 |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 操作④的现象:
|
样品中一定有Ca(OH)2 |
实验二 |
①取干燥样品50g,控制在600℃内,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 ②将①中剩余固体控制在850℃内反复加热,冷却后称量。 |
操作①中称得固体质量为45.5g;操作②固体质量无变化。 |
样品中一定没有 (填化学式) |
[探究结论]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量分数为 。
[反思与评价]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