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对“稀盐酸与石灰石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实验操作】取一块状石灰石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③试管内溶液无色。
【初步分析】(1)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
【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探究: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
【继续探究】(2)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 。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 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石灰石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有剩余。

北宋沈括编撰的《梦溪笔谈》中,记录了用CuSO4溶液熬制胆矾的铁釜,使用时间久了也可以化作铜。
(1)由上述材料分析,Fe比Cu的金属活动性 (填“强”或“弱”)。
(2)如果向足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5.6g Fe粉,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以得到Cu的质量是多少?
结合某校师生线上“互动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教师用品:NaCl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CaCl2溶液、KNO3溶液等。
学生用品: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不考虑其它成分)Ca(OH)2溶液(用生石灰干燥剂制备)、纯碱(Na2CO3)溶液、小苏打(NaHCO3)溶液、注射器、废塑料瓶、吸管等。
[互动探究]
|
探究目的 |
探究过程 |
主要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探究一: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 |
教师实验: 向分别盛有NaCl溶液、Na2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滴加 溶液 |
所加溶液遇NaCl溶液不变色,遇Na2CO3溶液变红色 |
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
|
探究二: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否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
有 产生,Ca(OH)2溶液变浑浊 |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与某些酸溶液反应 |
|
探究三:Na2CO3 溶液能否与某些 溶液反应 |
|
产生白色沉淀 |
写出化学方程式 |
|
探究四: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教师实验: (1)取少量KN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2)取少量CaCl2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
(1)无明显现象 (2) |
Na2CO3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
[拓展延伸]“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下列物质的利用,正确的是 。
A.“探究一”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用于检验“探究二”中洁厕灵是否过量
B.“探究二”中生成的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气体肥料
C.“探究三”中生成的这种固体,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D.“探究四”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以除去NaNO3溶液中混入的Ca(NO3)2
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的常用装置。

(1)仪器a名称是 。
(2)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 。
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为5G助力。
(1)承载基站的铁塔表面涂漆,是为了隔绝 和水,从而防止锈蚀。
(2)基站供电系统的导线多为铜线,使用铜是因为它具有延展性和 。
(3)使用人造金刚石薄膜做基体材料,是未来芯片研究的发展方向,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