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 ,应先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到的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0.5 |
10 |
1 |
5 |
2 |
2 |
15 |
1.5 |
20 |
3 |
1.5 |
10 |
3 |
5 |
总结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
(3)案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图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使用前,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 (选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水平平衡。称量一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秤盘上,接着在砝码盘上放一个标识为1kg的槽码,游码仍在零度线处,秤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该物体的质量为1kg。那么,这个标识为1kg的槽码真实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kg。
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移走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5)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
为了。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
为了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
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
纸板B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
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右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同瓶口的管子抽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完全抽出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小华还_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3)通过(1)(2)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_
三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斜面项端到底端的路程是90cm。如图9所示,(1)小车运动的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cm/s,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2="___" _ ______cm/s,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 ___cm/s。
(2)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作_____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滑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v偏__ ____(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