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标为A和B.鉴别试剂有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某同学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发现A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确定A是 溶液。 他还可以选择上述试剂中的 进行鉴别。
(10福建省福州15.)请根据图7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2℃时,100g水中溶解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
(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有个质子,元素符号为,该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根据右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②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⑤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KNO3、18g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右图所示。
(1)当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欲将t2℃时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t1℃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m g,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填“>”、“<”或“=”)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