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H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 ;
(2)实验室要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制备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H收集CO 2气体,产生的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取装置C或D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若选择装置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能否体现该优点 (填"能"或"否");
(5)用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收集CO 2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已知:向收集满CO 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二氧化碳纯度越高,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时间越短。
比较项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 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
,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
收集过程分析 |
集满现象: 。 |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是否集满难确定,即便用燃着的木条移近容器口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
石灰水变浑浊又变澄清所需时间分析 |
时间较短。 |
时间较长。 |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①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 。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NH 3+CO 2+H 2O═NH 4HCO 3 ①
NaCl+NH 4HCO 3═NaHCO 3↓+NH 4Cl ②
x 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③
已知NaCl、NaHCO 3和NH 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NaHCO 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
NH 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 4Cl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反应③中的化学计量数x= 。
(4)20℃时,反应②中的生成物溶解度较小的是 (填化学式)
(5)20℃时,将NaCl和NaHCO 3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20g水,再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对于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若实验室需要制备 CO 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
(2)若实验室需要制备 O 2,请你选择一套发生装置,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填写所选装置字母代号及对应反应方程式)。
(3)事实上,用 C 装置也可以收集 CO 2,请你说明理由 (写一 条即可)。
实验室常用如图的一些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 (填序号)为发生装置;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CO 2应选用 (填序号)装置,理由是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 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
A.NaOH溶液、Na 2CO 3溶液、稀盐酸
B.Na 2CO 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 2CO 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多"、"减少"、"不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既能制取氧气,也能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4)实验室里通常用MnO 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同时生成MnCl 2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用F装置收集氯气(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气体应从 (填"a"或"b") 端管口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