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
D. |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氧气约占( )
A. | 78 | B. | 21 | C. | 50 | D. | 1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稀硫酸 |
过滤 |
|
B |
适量稀盐酸 |
蒸发、结晶 |
|
C |
溶液(
) |
适量
溶液 |
过滤 |
D |
足量
|
点燃 |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 、稀 、 | B. | 、 、稀 |
C. | 、 、 | D. | 、 、 |
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适量水分 |
B. | ②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
C. | 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D. | ④向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 ,则X的化学式为:()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