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保持不变,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小灯泡的电阻约为 。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 。
(3)闭合开关 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首先应该操作的是 (填序号)
.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电阻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5)若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 ,该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 (请写出一个即可)。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是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玲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杯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洒精棉球放入瓶中,听到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硬纸片的一端伸进自行车后轮子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的发声会越来到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
小华有一部“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焦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c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下表:
物距/m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像距/cm |
36.27 |
35.84 |
35.62 |
35.50 |
35.41 |
35.35 |
35.30 |
35.26 |
35.23 |
35.21 |
35.20 |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由:
(2)请在坐标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
(4)小燕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①成像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 .
②小燕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3),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如图的电路盒面板上有:红、绿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电流表二只,电源.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为探究盒内电路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闭合开关 S1 S2 S1和S2
灯的发光情况红灯不亮亮亮
绿灯不亮不亮亮
电流表A1示数没有示数有一定示数I1有一定示数I2(I2>0.6A>I1)
电流表A2示数没有示数有一定示数I1有一定示数I1
请根据实验情况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并将面板上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聪聪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 ;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明明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实验步骤:
①电路如图3所示,请你按电路图在图4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P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数据处理:
先算出了灯泡的电阻RL= (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P0=,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
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2改为 .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0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2)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它的示数为 Ω.若已知R0的阻值为10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3)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可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