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 现象 |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发现小车在 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
|
结论 方法 |
若 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题 讨论 |
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和一把刻度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比较木块被推动的 ,由此得出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现象方法 |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发现探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发现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有关。 实验中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问题讨论 |
在开口的空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扎几个小孔,用手将其压入水中,发现水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说明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
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 和 ,焦距分别为 、 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 、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 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发光物体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
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小东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小东左右移动金属棒 ,均未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经检查,全部实验器材均无故障且连接无误。请你猜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的原因是 ,写出检验猜想的方法: 。
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流不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强弱跟螺线管线圈匝数的关系。
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 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 ,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 的冷水中,每隔 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①.换成 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 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是用 表示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时间 .温度 .温度的变化量 .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的导热性能更好。(选填"铜棒"或"铝棒"
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