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 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
(1)小华对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比热容应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之比)的增大而增大。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②纠正后,实验通过 来比较不同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
(2)小华继续探究混合液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
含水量 |
50 |
40 |
30 |
20 |
10 |
5 |
混合液沸点 |
107 |
110 |
116 |
124 |
141 |
160 |
①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含水量 与混合液沸点 的关系图线。
②混合液的含水量为 时,沸点是 。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①若猜想1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②为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 ;混合液密度变大的原因是 。

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开车打电话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高4倍以上,原因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 处理信息的能力。
(2)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吨,车厢体积为8米 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 千克 米
(3)汽车司机开车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制动刹车后,汽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在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刹车后,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
速度(千米 时) |
反应距离(米 |
制动距离(米 |
|
60 |
11 |
20 |
|
80 |
15 |
34 |
|
100 |
19 |
54 |
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据此请给汽车司机开车提一条建议。
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

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

普通电动车的充电插口内有金属插脚,在使用过程中绝不能拿硬币、手等去触碰,如图甲。

(1)图乙是某种电动车的局部电路图。如图硬币碰到充电插口的两个金属插脚,就会造成蓄电池 路。
(2)这种电动车的蓄电池总电压为48伏,人体不能触碰蓄电池两极,原因是 。
(3)对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选填“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 。
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 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 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 点静止,如图甲,在 上的 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 ,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 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 与 的数量关系及理由。
(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 ,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