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干爽与潮湿

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

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此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水蒸气产生的压强不变,谁也就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间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

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水的饱和气压 P 0 P 0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 P 1 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P 0 的比值 ( P 1 P 0 ) 。因此,人们用 R k = P 1 P 0 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 R k 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 R k 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到潮湿。

(1)水蒸发时,  (有 / 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下列能表示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3)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分子不再从水面飞出

B .水蒸气的压强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C .温度升高时,水蒸气的压强增大

D .温度升高,水面上方再次形成饱和气压后,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大于回到水中的

(4)6月1日,我市早晨6时气温为 15 ° C R h = 0 . 96 ;下午14时气温为 25 ° C ,若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 P 1 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下午14时 R h 可能大于1

B .下午14时 R h 一定小于0.96

C P 1 大于 15 ° C 时水的饱和气压

D .人感觉下午14时比早晨6时潮湿

(5)用短文中知识,解释在潮湿天气里衣服不容易晾干的原因。答:  

科目 物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做过如下实验,在塑料袋中装入少量酒精,且把塑料袋内的气体排放干净并扎紧袋口。在玻璃碗里倒入适量开水,玻璃碗壁变模糊了,再把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盛有开水的玻璃碗中,塑料袋就鼓起来了(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根据要求画图。

(1)请在图甲画出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光线 AO 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乙中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R 1 为定值电阻, R 2 为滑动变阻器 ( a b 为其两端点)。开关 S 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a b 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 3 V ,电阻 R 1 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 1 . 2 W ~ 2 . 7 W ,则电源电压为     V ,滑动变阻器 R 2 的最大阻值为    Ω

某物理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压力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 OBA 为水平杠杆, OA 100 cm O 为支点, OB : BA = 1 : 4 ;已知报警器 R 0 的阻值恒为 10 Ω ,压力传感器 R 固定放置,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F R 的阻值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托盘空载时,闭合开关 S ,电压表的示数为 1 V :当托盘所受的压力增大,电压表的示数达到 2 V 时,报警器 R 0 开始发出报警信号。托盘、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电压表的量程为 0 ~ 3 V

求:

(1)电源电压;

(2)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3)当托盘受到的压力为 120 N 时,报警器是否报警;

(4)当电路输出的电功率与电路在安全状态下输出的最大电功率的比值为 5 : 6 时,托盘受到的压力。

如图甲所示,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 0 . 01 m 2 ,高为 0 . 2 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0 N .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上层的横截面积为 0 . 015 m 2 ,高为 0 . 1 m ,下层的底面积为 0 . 02 m 2 ,高为 0 . 2 m ,物体未浸入时液体的深度为 0 . 15 m 。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0 N ( g 10 N / kg ) 求:

(1)物体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若物体继续浸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