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
(一 拍照功能
【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会变大呢?
【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
【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保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的多少,改变水透镜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焦距;
(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
凸透镜 |
焦距 |
焦距 |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物距 |
30 |
40 |
60 |
30 |
40 |
60 |
像距 |
26 |
22 |
18 |
34 |
27 |
22 |
像的正倒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像的大小 |
缩小 |
缩小 |
缩小 |
缩小 |
缩小 |
|
实像的大小 |
由大变小 |
由大变小 |
【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实验序号2与5、3与6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 ,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评估】
(1)请你补充实验序号4中漏填的实验记录: ;
(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都是 (选填“倒立”或“缩小”或“不变”
(二 无线充电
如图3所示,是一个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是利用了 的原理对手机进行充电的。
(三
微信运动
利用微信运动软件,可以记录每天行走的步数。假如瑞瑞同学每天行走1万步,其平均步长为 ,由此可知瑞瑞同学每天大约行走 。
(四 振动模式
振动可以发声,某些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振动,如图4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哪一种: 。
在“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中,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 |
(1) 当海波开始熔化时,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是____℃,
(2) 将试管从水中取出,海波立刻停止熔化。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得到海波熔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继续对大烧杯中的水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才沸腾,你认为造成水沸腾时间过长的可能原因是(只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观察到的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情况在图丙中画出。(1分)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
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小宁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请你评估一下,谁得出的结论更加确切?为什么?
答:
。
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水浴法加热?
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态变化?
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他们联想到:能否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呢?于是,他们在课后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1)他们想到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回忆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如果要利用太阳光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他们还需要选择什么器材?答: 。
(3)请你帮他们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求在方框里画出示意图说明,在图中指出焦距)。
(4)若要使焦距测量得更准确些,在操作中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