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 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 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 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
(2)比较图 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 的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
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⑵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小华同学想用天平和量杯测一石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
质量▲g,若量杯测出石块的体积为15.8cm3,则石块的密度是
▲g/cm3。
小赵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出了玩跳棋用的玻璃球(直径约l cm)的密度,他使用
的实验器材为: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溢水杯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度为已知
量),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 |
B.用天平测出5个玻璃球的总质量m1; |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
D.在溢水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水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将烧杯放在溢水口下方, |
将已测出质量的5个玻璃球轻轻放人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进入烧杯;
E.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F.整理器材,计算玻璃球的密度.
(1)小赵计算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应该为.
(2)实验中,小赵用了5个玻璃球,而不是1个玻璃球,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答:.
灵山县是全国著名“中国奶水牛之乡”.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
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
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人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p.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2)将烧杯中
的一部分牛奶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
的总质量m4;(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中,牛奶
的(质量/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