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敏同学参加研学旅行时,在湖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用家中常见物品与刻度尺巧妙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用细绳将一直杆悬挂,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细绳在直杆上的结点位置 O

②将一重物悬于结点 O 左侧的 A 点,小石块悬于结点 O 的右侧,调整小石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小石块悬于 B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测量 OA 的长度为 L 1 OB 的长度为 L 2

④保持重物的悬点位置 A 不变,将结点 O 右侧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中(且未与杯底、杯壁接触),调整小石块的悬点位置,当小石块悬于 C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⑤用刻度尺测量 OC 的长度为 L 3

请根据她的测量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三次调节了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第一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第二次调节水平平衡是  ;(选填“ a ”或“ b )

a .消除直杆自重的影响 b .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长度  (选填“ L 1 ”、“ L 2 ”或“ L 3 ) 的测量是多余的;

(3) C 点应该在 B 点的  (选填“左”或“右” ) 侧;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ρ =   (选用字母 ρ L 1 L 2 L 3 表示)。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杠杆的平衡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手指放在蜡烛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选填:“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他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更好些,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
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
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
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甲乙
⑴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⑵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⑶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W2(选填“﹥”、“﹤”或“﹦”).
⑷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在如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则ff(选填“﹥”、“﹤”或“﹦”).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⑴如下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尚未完成,E应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相连接.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很亮,说明存在操作上的错误是.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产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填写序号)

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C.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反接
D.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

⑵小明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右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功率是瓦.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⑶在额定功率测量刚刚完成时,小明不慎将小灯泡玻璃打碎了(灯丝未断),其他都未变动,小明再次合上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却比2.5V小,电流表示数变大,就此现象提出一个猜想:
⑷小明想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于是就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记为L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积S=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达)。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