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 的重物,把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取 。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2)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
(3)重物的密度为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 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 是 (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
|
|
|
|
|
|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入射角。
(6)如图乙,把纸板 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 。
(2)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水中气泡如图丙所示时,水 (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
(4)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
聪聪在实验室中找到学生电源、四个定值电阻 、 、 、 、“ ”的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未知的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导线若千。完成了下列电学实验。
(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如图甲是聪聪连接的电路,还有一根导线没有接上,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并保证连接这根导线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
(2)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聪聪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 (填“短路”或“断路”)。
(3)实验中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 不变,为保证四个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都能成实验,电源的电压值不应超过 。
(4)正确完成四次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
(5)聪聪又在实验室中找到一个标有“ ”字样的灯泡,他想用这个灯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老师告诉他不可以,原因是 。
(二)测量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
(1)聪聪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调至最右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 的阻值,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 的最大阻值为 。
(2)实验中至少需要测量三组数据,目的是 (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误差”)。
(三)聪聪又找来最大阻值为 的滑动变阻器 和最大阻值为 的滑动变阻器 ,利用学生电源(电压调为 不变),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电路,测量标有 ”字样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只闭合开关 、 ,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移动另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 ,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保持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只闭合开关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 。
(3)灯泡的额定功率 。
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鹏鹏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牛奶,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
(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后,鹏鹏发现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3)把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一个质量为 的烧杯中,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质量为 ,牛奶的密度为
(4)鹏鹏的测量方法,会导致所测牛奶的密度值偏 (填“大”或“小”)
(5)鹏鹏又想知道酸奶的密度。他利用刚测出密度的牛奶(密度用 表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杯、小木块和刻度尺,测出了酸奶的密度。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
①测出 高度为 ;
②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中倒满牛奶,将小木块放入其中漂浮,待牛奶不再溢出后,将木块取出,测出此时圆柱形玻璃杯中牛奶的高度为 ;
③在另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中倒满酸奶,将小木块放入其中漂浮,待酸奶不再溢出后,将木块取出,测出此时圆柱形玻璃杯中酸奶的高度为 ;
④酸奶的密度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
红红用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
(1)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 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 、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填“木块”或“小车”)的表面更粗糙。根据 、 两次实验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 实验中,若红红将拉力增加到 (小车仍随木块一起运动),此时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小车 (填“不受”或“受”)摩擦力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红红又进行了 、 、 三次实验。将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三个表面水平运动,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最远,说明阻力越 ,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