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选取了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6 V ) 、定值电阻 ( 5 Ω 10 Ω 15 Ω 20 Ω 的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 30 Ω 2 A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1)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定值电阻阻值大小,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来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  不变,测量并记录不同电阻所对应的电流。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选填“阻值最小”或“阻值最大” ) 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经检查,电流表、电压表连接无误,则电路存在故障可能是  (选填“开关断路”、“定值电阻断路”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

(3)排除故障后,小明首先将 5 Ω 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控制值为 2 V ,再将定值电阻由 5 Ω 换成 10 Ω 后,接下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方向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 2 V ;当把 15 Ω 的定值电阻换成 20 Ω 的定值电阻进行第四次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都超过 2 V .若仍想成功完成第四次实验,在不更换现有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的前提下,应重新设置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的最小值为   V

(4)小明完成实验,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电阻大约为10Ω)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

(1)请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变亮).
(2)若有A(5Ω 1A)、B(10Ω 0.5A)和C(15Ω 0.2A)三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变阻器_____(填“A”、“B”或“C”)连入电路,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在实验中,若电压表示数为2V,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________额定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将滑片P向_____(填“A”或“B”)端移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4)小明根据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图象不是直线,这表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_______(填“成”或“不成”)正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是否有关”实验中,小明先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三个质量不同的实心铁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1)每次实验时,都要将铁球从斜面的_____________由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
(2)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的.
(3)该实验在操作时很难做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不用木块,在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面贴上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如图乙所示,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此外,还需要对小明的方案进行怎样相应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可增加其他器材)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上/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

如甲、乙两图所示,是小月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①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
②小月同学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像和物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和A的像重合.
③将B取走,在B处竖放的白纸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