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f = 10 cm 。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cm 处,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  (选填“ 50 cm ~ 60 cm ”、“ 60 cm ~ 70 cm ”或“ 70 cm ~ 100 cm ) 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 30 cm 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 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的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答:;其原因是:.

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③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来表示物体动能的大小.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铜棒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灵敏电流计上.当铜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选填“偏转”或“不偏转”);该装置可将能转化为电能;写出用该原理制成的一种设备:.

1648年的一天,一群好奇的观众围着一个年轻人,看他做着有趣的实验,他把一个木桶装满水用盖子封住,在桶盖上面是一根细长的管子并把它插入桶中,然后让人站在高处往细管中灌水如图。结果,只用了几杯水,木桶就压裂了,水从裂缝中流了出来。在场的人无不对此感到震惊。这个年轻人就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斯卡。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中,一桶水不足以使桶破裂,而加上几杯水,桶就会压破。为什么?
(2)液体对容器产生的压力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