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  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  (填“上方”或“下方” )

(2)请画出图1中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如图2是 200 g 冰的熔化图象,它在 CD 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透镜的光路图 热量的计算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准备了两个相同的烧瓶,内装质量相等的煤油,两个带有橡胶塞的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滑动变阻器,四根阻值不同(R1 >R2 ;R3=R4)的电阻丝,以及电源、开关、导线等。
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个方案。
(1)甲方案可探究当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温度计。(选填“A”或“B”)。
(2)乙方案可探究当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温度计。(选填“C” 或“D”)。

小李和小明为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选用的器材有:多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若干导线,以及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A、B两种金属)和横截面积不同(粗、细两种规格)的甲、乙、丙三根导体。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金属A粗)

表二 导体乙(金属A细)

表三 导体丙(金属B粗)
实验
序号
1
2
3

实验
序号
4
5
6

实验
序号
7
8
9
U(V)
1.5
3.0
4.5

U(V)
3.0
4.5
6.0

U(V)
1.5
4.5
7.5
I(A)
0.3
0.6
0.9

I(A)
0.3
0.45
0.6

I(A)
0.1
0.3
0.5

①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是用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是不同。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
⑤小李和小明在仔细研究了表一、表二和表三后又有了新发现: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横截面积会影响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小明分析表二和表三得出了“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4.5伏且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Ω 2A”字样。


①在闭合电键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端(选填“A”或“B”)。
②他正确连接电路且规范操作,实验中分别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其两个端点,图中所示的电表示数分别为滑片在不同端点时电流或电压的情况。请在下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在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14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ρ,则(F1-F2)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用字母表示)。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猜想物体冲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将两块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槽分别以与水平面一定夹角α、θ固定,如图所示,将右边的木槽作为实验研究的斜坡。让一金属小球从左边的木槽上同一高度处静止滚下,分别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右边的斜坡,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斜坡与水平面夹角θ
10°
30°
53°
向上冲的最大距离s/m
0.50
0.40
0.36

①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体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
② 小明觉得自己的实验中还有不足之处,他又用粗糙程度与木槽不同的塑料槽、钢槽,重复做猜想实验,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