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1)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时间变化的图像,下表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晶体 |
熔点 |
晶体 |
熔点 |
铝 |
660 |
萘 |
80.5 |
铅 |
328 |
海波 |
48 |
锡 |
232 |
冰 |
0 |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
②图甲中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 ,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 。
②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 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丙,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
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实验前,小李取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立马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此个过程中小李错误之处在于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小李发现指针偏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向左的偏角明显较大,则小李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待天平平衡后,小李开始测量。首先小李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_______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下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请将答案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烧杯和食用油的 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 总质量/g |
倒出油的 体积/cm3 |
油的密度/(kg·m-3) |
34.1 |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12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4)当把蜡烛移动到某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发现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情况如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丁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瀛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 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mL。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