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 ,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
(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 ,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
(5)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 。
(7)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用实验 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量筒,金属块,细线,水.
实验步骤:①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静止时,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③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V2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
思考并回答: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F1﹣F2)表示 ;量筒中水面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 ;
如果实验正确,可以得到两者之间(F1﹣F2)、(V2﹣V1)的关系式为: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B,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B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a)、(b)、(c)、(d)、(e)、(f)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1、△L2、△L3和△L4,且△L2>△L4>△L1>△L3.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b)和(c)[或(f)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2)分析比较图(b)和(f)[或(c)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
用如图1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
(2)按图1电路,将图2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的阻值应处于 值.
(4)闭合开关.将图2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 Ω.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 ,以测得多组数据.
(6)小明同学利用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S、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R0和电源,也测量出了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实验操作如下: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②将开关S拨至 (填a或b)处,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向一准确值,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③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再将S拨至 (填a或b)处,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若R阻值如图5中所示,则Rx阻值为 Ω.
图1是小强“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2是他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 V;当R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 (选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 (选填“a”或“b”)端滑动.
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明把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丝AB组装成如图所示电路,E、F是电夹.
(1)电路中,R0的作用是 .
(2)将电夹E夹在A点位置不变,电夹F分别在m、n、o、p和B点时,改变了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长度,此时,通过观察 来间接地反映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变化.
(3)小华提出,用电压表替换电流表,接在原电流表的位置,你认为换接电压表后, (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