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现象:
现象一:如图1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先后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鸡蛋甲落到地板上,摔烂了;而鸡蛋乙落到一块海绵上,完好无损。此现象说明鸡 蛋受到的撞击力较小(填“甲”或“乙” 。
现象二:如图2中 所示,一根细线拴着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重物可以把细线拉断;如图2中 所示,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该重物,细线就不会被拉断。此现象说明细线中的拉力是图 中的较小。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或“缓冲”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
①现象一中,鸡蛋甲从接触地板到摔烂的时间为 ,鸡蛋乙从接触海绵到抵达最低点的时间为 ,则 (填“ ”、“ ”或“ ” 。
②现象二:图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它断开的时间为 ;图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物体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为 ,则 (填“ ”“ ”或“ ” 。
(2)综上分析,导致上述现象中两个力变小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先后三次让同一个同学骑同一辆自行车,从斜坡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到达坡底进入同一水路面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刹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捏刹车的用力情况 |
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
1 |
较小的力 |
|
2 |
较大的力 |
|
3 |
更大的力 |
|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要使物体停下来作用 越长,作用力越 。
(4)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人从高处跳到地面上时,膝盖会无意识的弯一下,这是通过
而 地面对人的冲击力。
(5)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缓冲知识的是 。
.自行车坐垫上装减震弹簧
.跳远时跳到沙坑里
.装修时用橡胶锤敲打地砖而不用铁锤
.用撬棒撬石头
一名同学做实验时,把电路元件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时,哪些灯亮?
(2)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时,哪些灯亮?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图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3-3所示,则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前的情景,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 ℃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5 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 min,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记录完后,该同学将盛有沸腾水的容器密封,用打气筒向密闭的容器内打入空气,他发现原本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停止加热后,他又用抽气筒从密闭的容器内抽出一部分空气,发现容器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分析以上现象和数据,你能帮助该同学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糖工业中,要求糖汁在100 ℃ 以下沸腾,以便除掉糖汁中的水分,同时又不影响糖的质量。如何能做到?
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实验过程,
(1)通过图中_______和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2)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3)在进行交流时,某同学打算利用上述器材探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有关”。①他首先通过B步骤测出了石块的重力G;然后在C步骤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接下来这位同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请你写出对实验结论的预测和分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_____ 静止。这样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 l1= F2 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____ ;为什么? 。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2)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___。
(3)小明想探究: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跟小车刚滑下来时的速度是否有关,应当怎样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