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表演“睡钉床、砸石板”的节目:一个人躺在若干钉子做成的“床”上,身上盖一块石板,旁边一个人用大锤去砸石板结果石板被砸烂了,而人安然无恙。老师为此做了几个模拟实验。
(1)探究人睡在钉床上为什么不受伤:
实验一:在大小相同的两块平板上,用约100颗钉子做成了钉床甲,6颗钉子做成了钉床乙,如图2所示(钉子规格相同)。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封好(代表人体),先后放到两个钉床上,发现它放到钉床甲上未被扎破,而放到钉床乙上却被扎破了。所以睡在钉床上的人不受伤,是由于接触面积 ,压强 的缘故;
(2)探究石板的作用:
实验二:如图3中的两个鸡蛋,其中一个的蛋黄和蛋白已经被取出,只剩下一个空壳,质量是 ;另一个完好无损,质量是 。把它们并排放在桌子上,然后沿图示箭头的方向用嘴吹一下,发现空壳立刻转动了起来,而另一个几乎不动。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 ;而惯性 的物体,运动状态 。
实验三:如图4,将钉床甲放在地面上,在钉床上放装满水并封好的塑料袋,再在上面放一块石板,质量为 ,然后用锤子敲石板上面的核桃,结果核桃被敲碎了,塑料袋完好:将石板换成一块木板,质量为 ,用几乎一样的力敲核桃,结果核桃未碎而塑料袋破了。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石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保护作用 。
(3)下面三个事例中与实验二、三所探究的问题不一样的是
.篮球比铅球掷得远
.乒乓球离开球拍后还能继续运动
.同一辆自行车,一个人骑比两个人骑更容易刹车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他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上述四种情况,图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2)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有关。
(3)做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小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A.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
B.把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_______________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_______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 =" ____" 。 |
D.推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 ________________" (写出表达式)。 |
小华同学测量仪器使用科学合理,读数正确,若测量结果偏大,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图乙物体重力大小为______N。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图乙是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两节新干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lA”。
(1)图乙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未连接的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时发现灯光特别亮,这表明他在闭合开关前没有 ;
(3)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若要减小小灯泡的电功率,则滑片P应向变阻器的 端移动;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灯泡两端电压越高,灯泡越亮。他进一步测量并画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 。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平台的白纸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3)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