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 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 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处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3s后停止,位置如下图所示.小车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cm,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3)小车在铺有毛巾表面上滑行距离最短,是因为______________;
| 接触面 |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
| 毛巾 |
18.00 |
| 棉布 |
26.58 |
| 木板 |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 B.放大、正立的虚像 |
| C.缩小、倒立的实像 | D.缩小、正立的实像 |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
.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
如图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 水 |
60 |
20 |
6 |
45 |
| 煤油 |
60 |
20 |
6 |
68 |
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选填“水”或“煤油”)吸热升温更快.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 实验次数 |
接触面 |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 1 |
木板 |
5 |
4.0 |
| 2 |
粗糙木板 |
5 |
6.0 |
| 3 |
木板 |
10 |
8.0 |
| 4 |
木板 |
5 |
4.0 |
(1)为保证实验成功,每次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作_______ ___运动,并在此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成正比。
(4)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 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