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 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①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
“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画堂春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做简要分析。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
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诗歌的首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尾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