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表
时期 |
概况 |
高祖、太宗时期 |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
高宗、武后时期 |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
玄宗时期 |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
A. |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
B. |
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
C. |
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
D. |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A.皇权日益加强 |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 |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了调和 |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C.掌管草拟国家政令 |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 B.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