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
B. |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 |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
D. |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李凭①箜篌引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 |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
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
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
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⑴阑:残,尽。 ⑵红英:红花。 ⑶屏山:屏风。 ⑷杳杳:深远无边际。⑸菱花:镜子。⑹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1)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词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
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